1-置身亚洲的日本人
1942年,日本画家杉山宁造访了中国大同的云冈石窟,画下了当地的石佛。但杉山并非随意作画,他所选择的都是微笑的佛像。当时日本同时流行着“印度、中国的佛像和日本飞鸟时代的佛像是受到古希腊雕刻的影响”这一学说以及“古风式微笑(Archaic Smile)”这一词汇。在这一背景下,杉山怀着对于日本文化之根——大陆文化的憧憬和敬意,从诸多石佛中精心挑选了面带微笑的佛像作为对象。他所描绘的佛像迥然不同于其它佛像所呈现的愠容,而是洋溢着慈爱,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拥抱观看者。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将西方裙服和“西方人所追求的中国印象”相结合,创造出了“旗袍”。反用西方人所追求的东方印象,孕育出了新的服饰文化。日本画家在理解该中国深奥内涵的基础上,描绘了身穿旗袍的女性形象。挂在她们嘴角的淡淡微笑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西洋和亚洲的关系,以及亚洲和日本的关系,成为了艺术家们将目光投向亚洲的一大契机。
2-远古器物变身时尚
近代挖掘出土的亚洲古代美术品和杂物器具给日本的艺术家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造型、外观、花纹与日本传统工艺相去甚远,让艺术家们领略了“全新的美”。
其中之一便是青铜器。青铜器在古代中国被用作炊具和祭祀器具,日本的艺术家们不仅为其使用上的便利性,更被它充满意趣的造型和外观所吸引。香取秀真的《鸠香炉》,其灵感就应是源自古代中国的鸟型祭祀器具。翅膀处的螺旋造型和丰满的胸脯令人联想起古代的鸟。但那娇俏的表情和光泽质感,以及仿佛要走过来的大足,却又散发着独特而又摩登的魅力。
本次展览还展示多件其他艺术家们的丰富多彩的作品。河井宽次郎被李朝白瓷上所描绘的富有即兴性的花纹打动,石黑宗磨则被唐三彩那自然流淌的釉之美所深深吸引。他们立志于新陶器的创作,通过有意识地再现古代美术中所蕴含的即兴性和自然性,来完成自己的作品。
3-凝眸亚洲的当代艺术家
展览会的压台之作是3位当代艺术家以亚洲为印象所创作的作品。
画家冈村桂三郎从古代青铜器的地纹得到灵感,描绘了传说中的灵兽。他所画的灵兽有多只“眼睛”,不仅注视着鉴赏人,仿佛也在注视着日本和亚洲的前途命运。
漆艺家田中信行在过去曾一心追求原创,坚持创作颠覆漆艺的“传统”和“常识”的作品。不过近年来他发现,自己的漆艺技术其实与日本和亚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历这一番心态变迁而创作出的此次出展作品,对于田中来说也是他更深入地意识到亚洲的结果。
时装设计师山县良和的设计是以70年代日美纺织品谈判为主题。将当时西方和亚洲的经济冲突结构融入其中的这幅作品,能令人联想起至今依然留存的微妙的权力关系。